赋能·低结构学习——探师幼互动的新样态

2024-09-27 14:15:09 点击:230203

打印 放大 缩小

教研是一场

面对面的对话

表达自己倾听别人

借助每一次回应与碰撞

构建“清晰”与“深刻”的教育主张

为进一步贯彻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精神,围绕“发现与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”,聚焦主题下开展的活动,追寻建构有温度有价值的主题活动。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教师对低结构活动的组织困惑,本学期初,园内教师围绕“主题中低结构活动”的实施进行了一次大组教研,对本学期的低结构活动与学习新样态进行了交流与梳理,了解了低结构学习与学习活动新样态的组织特点,进一步的支持师幼互动。

学习在前理论初理解

问题一:什么是新样态?

1:我觉得就是改变原有的方式,以儿童的视角,寻找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,共同学习的一种过程。

2: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方法,提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,师幼共同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。

3: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,强调学习情境与真实世界相符合,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,并建构自己的观点。

4: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强调在实际环境中,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,通过扮演实际角色和融入事物关系中进行知识经验学习的学习方式。

5:我认为是要将学习的内容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,用游戏的方式唤醒幼儿的经验。

共同思考理论再递升

在“学习样态变革”的实践过程中,教师对于低结构活动的组织依然存在很多困惑。我们也搜集了教师的困惑。

问题二:什么是低结构活动?

教师们也对“低结构活动”进行了讨论与思考:

低结构活动中需要给予孩子更充足的时间,保证孩子去学习、探索的时间。

低结构活动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核心,教师需要退位,在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活动,关注孩子的兴趣,提供更多资源、材料给于隐形助力。

低结构活动较高结构活动更加低位,幼儿更自由、更自主、活动更有弹性。

在分享和交流中,老师们直观地了解到,主题下可创设的环境,可提供的资源、材料,可呈现的方式……同时,也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,在低结构活动中,<br>我们可以基于观察,基于儿童的兴趣,如何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材料?

聚焦调查·梳理学习

教师们根据原有的经验,共同讨论了对“调查”的理解:

    1.“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自己不知道的,好奇的事情,链接前经验,获得新经验。”
    2.“调查是参观、学习、讨论和收集,是主题前获取信息的途径。”
    3.“在拥有一个主题的情况下,通过各种外界媒介或与成人共同获取其中的相关经验。”

经过研讨,教师明白了低结构活动中的调查,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形式存在,甚至替代了某些高结构教学。这样的改变,是把幼儿过程中的学习,放到了更为前端的位置。让教师感受到,调查中对各种情况加以收集、比较、观察,尤其是到实地的观看、访问是非常重要的,也是幼儿必须经历的学习历程。

在低结构活动中,

我们需要认真观察,

尝试从幼儿行为和表征中看懂背后的儿童意愿;

我们需要悉心倾听,

尝试从幼儿的表达中听到语言背后的儿童需求。

我们需要不断学习,

尝试能更多的读懂儿童,

支持每一位幼儿有意义的学习。

(署名:陈琰榕)

点赞(16443)
收藏(8854)